当前位置: 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 > 技术文章 > 作者手记|从生产的技术细节思考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逻辑
作者手记|从生产的技术细节思考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逻辑
时间:2024-06-24 22:27:50 点击次数:

  拙作《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技能重组与小农主体性建构——基于M村制茶产业变迁的过程分析》有幸在《社会学研究》2023年第2期上发表。如今写作论文手记,一下子把我们再次带到过往三年间调研、写作以及修改的场景。现在回忆起文章形成的点点滴滴,别有一番滋味。感谢《社会学研究》编辑部,让我们有机会把这些过程和感悟写出来,我们觉得这不仅是一种学术分享,更是一段自我省思。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不甚了解“他者”于何种境地怎样生活。人文社科的研究经常受到研究者视角、诉求和范式的影响,各个流派常常在同一问题上无法达成基本共识,本文的研究就缘起于此。我们发现,不论是在公共舆论还是在学术研究领域,中国农业产业化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正如文中提到的,农业产业化的支持者认为,此模式可以推动农户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降低分散小农参与市场交换的交易成本,促进产业繁荣;而质疑者认为此模式会造成资本与小农之间的结构性不平等,导致产业恶化。吊诡之处就在于,双方都能拿出大量的经验证据来佐证自己的理论判断。那么,同一社会过程为何会呈现出相互矛盾的实践现实?造成争论背后的实践逻辑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成为我们研究的逻辑起点。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田野调查。

  虽然本研究团队的成员都出生在农村,有过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但却未曾以研究者身份从他者视角细致深入地研究过农村。有关农村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在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过程中,无论是文献数量还是其中的观点都一度让我们——两个初涉农村问题的研究者——不知所措:既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展开理论对话,也无法想象研究将走向何方。在遭遇研究困惑的时候,回到现场、进入田野成为我们寻求灵感的选择。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推进:在时间上,我们主要梳理案例村庄制茶业的演变历程,注重收集相关历史资料,比如茶农手中记录茶叶种植和交易的老账本;在空间上,我们着重关注案例村庄所处场域,探索不同主体互动背后的实践逻辑。团队成员之一周重礼首先进入这个具有百余年茶叶栽种历史和二十余年农业产业化推进历史的村庄。该村庄是她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这为我们获取丰富的一手资料提供了诸多便利。为了避免研究中可能出现的“熟视无睹”现象,她对村庄茶农、茶厂负责人、茶厂工人和村庄历任村干部等相关主体进行了多轮深度访谈。通过在该村庄的田野调查,我们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对案例村庄制茶历史、茶产业参与主体以及茶叶制作的技术细节等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更客观立体地把握案例村庄茶产业化的过程,我们还去了该县政府农业农村局的茶叶办进行调研,希望能站在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视角收获一些新的发现。再后来,我们尝试突破茶产业所处场景的空间局限,去了某外贸茶企进行深度的参与观察,希望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场景下茶产业链后端(销售端、消费端)对茶产业链前端(种植、交换、加工等)的影响。调研过程中,由于我们的团队成员经常就各种细节“刨根问底”,茶企的员工开玩笑称我们的团队成员为“同行派来的卧底”。

  在论文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多时空、多视角的经验观察非常重要,不但帮助我们有效应对本地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展开研究可能面临的困境,而且也让我们能更好地从复杂经验事实中抽离出来并展开积极的理论对话。也就是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发现,解开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繁荣与恶化并存”这一迷思的实质是探寻“资本如何确立优势、小农又如何沦为弱势”的实践逻辑,其答案就藏在农产品生产的“技术黑箱”之中。

  以往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大都将农业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讨论,或讨论产业化的不同经营形态,或讨论各主体在产业经营中的互动博弈。然而,随着产业化模式将工业化流程导入农产品生产之中,将细致的市场分工带入农业,如今的农业生产体系早已不同于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模式。农产品既要维持农民生计,又要面向市场;基于此,一种由农民负责前端种植生产、资本负责后端加工销售的模式逐渐发展成熟起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民收益提高主要体现在前端,这既是驱动农民亲和与拥抱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因素,也成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依据;而资本与小农之间的结构性不平等体现在后端,这是造成农民弱势的主要因素,也是学界担忧所在。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仅从外部将农业生产过程视为一个整体来思考的话,则无法厘清迷思背后的逻辑机理。另外,既往研究使用交易成本、社会基础等概念对资本与小农间的结构性不平等进行解释,虽给予本爱游戏研究诸多启发,但这些研究在理论上多预设这种结构性不平等是“自然命定”,在论证上也多采用“二元”逻辑。事实上,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资本与农民的互动实践往往是多样态的,并非“资本不成功便成仁”及“小农不抗争即顺从”的单一面向。

  于是,我们调整了研究思路,转而关注农产品生产过程,聚焦产业化对制茶工序重塑的技术细节,并将“技能”概念引入研究框架。一开始联想到“技能”这个概念是受既往学术积累的影响,我们对工业领域中的技能问题有一定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发现,农业产业化在实践过程一般会将工业生产流程导入到农产品制作之中,从而引发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民身份的双重标准化。“技能”概念的引入为本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一方面,相较于权力、资本、成本等概念,“技能”可以彰显农民主体性;另一方面,从田野点的历史变迁来看,种植、采摘环节的“技能提升”和加工、销售环节的“技能降级”正是造成茶农收入和脆弱性同步增加的主要原因。“技能”这个概念能帮我们解开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繁荣与恶化并存”这一迷思。


本文由:爱游戏真空泵水泵设备公司提供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