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8岁的老人每每回忆起当年的故事依然心潮澎湃。他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为蘑菇云早日升空而奋斗的那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给了我一生的教益: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国家的需要就是你的专业!”这位米寿之年的老人就是柳襄怀,是当年参加国家绝密攻关研究“甲种分离膜制造技术”的一员。
1960年8月,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保卫领土完整,时任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钱三强代表国家正式下达“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研制任务。1962年春天,沈阳金属研究所、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复旦大学及上海冶金研究所四家单位勇挑重担,成立了代号为“真空阀门”的第十研究室(对外简称“7支部”)进行分离膜绝密攻关研究。
大学时代,柳襄怀原先复旦大学化学系,大二后转攻原子能系放射化学,后来因为毕业论文与分离膜研究相关,成绩优异的他一毕业就分配到了上海冶金研究所,并直接参加了“真空阀门”研究室的工作。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经过研究人员两年的艰苦奋斗,在1963年底,“真空阀门”研究室终于研制成功了合格的分离膜元件,并通过国家运行鉴定。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并强调要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和人才。
当时国家需要培养一批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并希望通过派遣留学生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就这样,柳襄怀响应了国家的号召,成为了较早出国留学的人员之一。苦学几年后,柳襄怀等人归国,不仅从国外带回了国家需要的先进实验器材,还带回了很多先进的科学知识。随后,科学家前辈们学以致用,集智攻关并做出了一定成绩。
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设立离子束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邹世昌院土、柳襄怀研究员、王曦院士,分别担任了离子束领城三大系列国际会议IIT、IBM及SMMIB的国际委员会委员。
爱游戏AYX官网入口登陆网址
1997年,柳襄怀等人“一种真空管栅网的处理方法”获得中国国防专利授权,主要用在军工和航天领域。同年,“离子束增强沉积及其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科学院发明奖二等奖。
如今的柳襄怀已经88岁了。在寒冬腊月里,他依然担任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资深科学家,在科普领域散发光热。柳襄怀是用这样两句话形容自己的退休生活的,“一是与时俱进,科普活动乐无穷,二是跟上发展,人工智能情趣多。”柳襄怀说,与时俱进的科普活动,是他的老有所为,也是他不变的事业心;跟上发展,是他的老有所乐,也是他一辈子的好奇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正因为有像柳襄怀一样一代代科学家的埋头耕耘,才有了如今引以为傲的大国重器。
近日,一位88岁的老人依然心潮澎湃,在海上科普大讲坛上回忆着当年的故事。他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为蘑菇云早日升空而奋斗的那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给了我一生的教益: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国家的需要就是你的专业!”这位米寿之年的老人就是柳襄怀,是当年参加国家绝密攻关研究“甲种分离膜制造技术”的一员。
本文由:
爱游戏真空泵水泵设备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