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阴影笼罩下,世界跨入2022年。很多人心中都有疑问:新冠疫情能否在新一年里逐渐消退?
除应对新冠疫情之外,今年科技领域有许多看点可期可待:太空将热闹非凡,中国空间站建成、美国探测器撞小行星、欧洲火星车发射……各类太空任务接连不断;气候博弈仍将继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有望达成重要成果;随着多个大型仪器重启,物理学或将迎来丰收一年;元宇宙是风口还是昙花一现或可初见端倪。
变异毒株是当前全球抗疫面临的重大威胁。奥密克戎毒株出现两个月,已传至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看,即便奥密克戎毒株造成的症状相对温和,但它的传染性太强,同样可能造成医疗系统崩溃。这个毒株的出现也引发思考:一些国家的被动防疫策略是否拖累全球抗疫大局?还有没有更可怕的变异毒株袭来?疫情“流感化”会否是一些人一厢情愿?
疫苗是抗击疫情的利器,但全球仍有超四成人口尚未接种新冠疫苗。填补疫苗接种的巨大缺口任务艰巨,亟需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有关承诺。现有疫苗针对变异毒株的升级换代以及下一代疫苗的研发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将来也许会用上鼻喷式、口服型等新冠疫苗。还有一些科学家正研究通用型冠状病毒疫苗。
近来,国内外均有新冠药物获批上市或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它们可帮助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小分子口服药方便早期用药,便于发展中国家采购使用,受到较大关注。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在“有苗有药”的情况下,只要坚持科学施策,携手合作,新冠疫情大流行就有希望得到有效控制。世界卫生组织说:“2022年必须是我们结束这场疫情大流行的一年。”此外,今年针对疟疾、艾滋病等疾病的疫苗研发可能取得新进展。
有人将2021年称为太空旅游元年。有亿万富翁乘太空船进入距地面100千米以内的亚轨道体验失重,有人花高价去国际空间站旅行,也有摄制组上太空拍电影。
今年,预计将有更多人到太空“打卡”。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在展望新兴技术的一篇文章中写道:“2022年的全球自费太空旅客人数有望首次超过公务宇航员人数。”
当前,除了俄罗斯飞船运送太空游客外,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和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等多家企业也在抢占太空旅游先机。
但太空旅游的票价并不“接地气”。维珍银河官网信息显示,该公司将于第四季度启动商业服务,目前太空游每张票价定为45万美元,预订已超700张;蓝色起源首次载人试飞的票价竞拍到一张2800万美元;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载人前往国际空间站,每张“船票”约5500万美元。
近地轨道上,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宫”计划于今年竣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中方欢迎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
在距人类上一次登月半个世纪后,月球又热闹了起来。中国“玉兔二号”月球车正在月背“探幽寻胜”。美国将于今春开展“阿耳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飞行测试,迈出重返月球第一步。俄罗斯拟于7月发射“月球25号”探测器,重启从苏联时代算起已中止40余年的探月计划。印度第三次探月任务“月船3号”也暂定今年发射,计划将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日本计划今年首次发射月球着陆器。韩国也加入全球探月大军,计划今年利用美国火箭发射一枚月球轨道器。
深空探测同样是热点。俄罗斯与欧洲合作的“火星太空生物学”任务计划于今秋启动,届时将把欧洲第一辆火星车“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送往火星。
此外还有一件大事:9月26日至10月1日间,美国航天局将操纵探测器撞击一颗小行星,以期改变小行星的轨道。此次任务旨在测试所谓行星防御系统,这项技术也具有太空军事应用潜力。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将于今年上半年在云南昆明继续举行,推动达成既具雄心又平衡务实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明确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路径。
缔约方大会每10年要制定未来10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但2010年制定的20个目标到2020年无一完全实现,仅有6个部分实现。国际社会对昆明大会寄予厚望,希望能够规划蓝图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加速丧失的趋势。
气候变化需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但关键在于各方能否以行动兑现承诺,发达国家能ayx爱游戏体育官方网站否兑现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承诺尤其值得关注。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为审视气候变化对非洲的影响提供重要机会。此外,从空气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等去碳技术有望获得新进展。
今年,多个大型仪器将“王者归来”。在经历数年停机升级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拟于今年重启,开始第三阶段运行。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和欧洲“处女座”探测器将于今年完成升级后开始新的探测活动,日本神冈引力波探测器也将加入进来,科学家希望将引力波探测频率从每周一次提升到每天一次或多次。此外,美国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预计6月底前正式“上岗”,它将观测宇宙形成后的第一批星系,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宇宙史上的未知时代”。
脑机接口概念近几年“大热”。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创立的“神经连接”公司去年上半年宣布,他们将微芯片植入猴子大脑,成功让猴子靠自己的意念玩电子游戏。马斯克近日表示,计划在2022年开展脑机接口人体试验,让四肢瘫痪人士从中受益。
近来,元宇宙成为科技和资本领域的热点线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将电子游戏、社交网络与娱乐融合在一起,今年或可初见端倪。
至少目前看,对元宇宙前景仍有不同看法。马斯克最近在一次媒体访谈中说,他无法想象有人把一块屏幕绑在自己脸上不想取下,“现在还未看到令人信服的元宇宙世界”。而美国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近日在年终信中写道:“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我预测大多数虚拟会议将从二维摄像机图像的格式转移到具有数字化身的元宇宙三维空间。”
屠格森与尹文英,又“吵架”了! “尹女士,请再仔细看看,你会同意我的看法。” “您知道,屠格森先生,不是一天两天,您也承认华蚖是很特别的,我有充分的理由坚持我的意见。”
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在嫦娥六号“挖土”的每一步,都有“关节肌肉”和“神经末梢”——航天电机的助力。它们大小不一、功能各异,
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圆满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本次任务中,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精心设计的钻采和表采相结合的“挖土”模式,以及为嫦娥六号装备的“挖土神器”,包括钻取采样装置、
芒种的“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麦、稻、黍、稷等,这些作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状物称为“芒”;“种”,一为种子的“种”,二为播种的“种”。芒种是谷物生长的黄金期,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夏收、夏种、夏管交叉,简称为“三夏”。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地下溶洞采集鱼类样本时,发现了一种白色盲鱼,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确认该鱼类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龙州中华喀鳅”。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科研人员将龙州中华喀鳅归入中华喀鳅属,确定了其分类学地位,目前正在逐步开展相关研究。
搭建广聚英才、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的平台,助力北京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正在推进南岸区重大慢性病防治中心试点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鸣沙山东麓、党河北岸,莫高窟散发着穿越千年的璀璨华光。这里,现存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400多身彩塑……被誉为“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
在建院30周年之际,经广大院士推选,中国工程院精选出院士主导或参与的100项工程科技成果以及中国工程院100项战略咨询研究成果。“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
走进河北保定立中车轮集团,实验桌前,年轻工程师用扫描电镜检测铝合金中的夹杂物;隔壁的试制车间,工人们通过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精炼熔剂和净化工艺,对再生铝的铝液进行二次净化提纯……
“国字号”博物馆又添新成员!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一天,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并举办首展系列活动,引发广泛关注。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新坐标”在经济地理版图中更加醒目。2023年长三角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8万美元,世界级城市群地位进一步提升。
6月3日,在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之际,习发来贺信,向全院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强调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月30日,在海南大学理论物理研究中心教室,正在给学生们讲解阿秒知识的杨玮枫教授,声音温和而坚定。2004年,杨玮枫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师从我国强场超快物理的开拓者、著名物理学家徐至展院士和龚尚庆研究员。
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持续呵护和培养。随着科普工作逐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更高质量的科普内容,更多元的科普形式,必将让“科普之翼”更有力,厚植科技创新的沃土。
习指出:“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充分利用智能科技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更多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聚集,农村产业就能不断发展壮大。
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与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合作,给出了电子俘获超新星通道形成双中子星系统的参数空间,并发现该通道能够解释观测上大多数的双中子星系统特征,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在“中子星+氦星”双星系统中,氦星伴星在经历氦燃烧、碳燃烧阶段后,内部会形成一个主要由氧、氖元素构成的金属核。
课堂上,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深情讲述,用饱含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人生经历,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国防建设。
6月2日早上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约2天的月背采样工作,采集月壤样品和月表岩石。
5月31日7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成功将极光星座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公司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联系电话
400-8297666电子邮箱
syjczg.comCopyright © 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